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河南省“国培计划”项目县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北京师范大学承接了河南省清丰县教师培训任务,开启为期两年的项目实施和引导。北师大项目团队于2025年4月至6月精心规划和组织,清丰县六个骨干教师工作室开展了六期读书分享会活动,围绕教育经典与前沿理念展开的深度阅读,将先进理念转化为“看得见、用得上”的课堂策略,有效促进教师们教育理念深度内化与实践反思能力提升。
2025年4月3日至6月18日,清丰县六个名师工作室开展了六期读书分享活动。本次活动以“阅读赋能教育,分享启迪智慧”为主题,搭建了教师交流互鉴的平台。教师工作室开展读书分享活动,打破了学科、学段和角色的界限,构建起多元交流的生态,不同学科的教师跳出固有思维,拓宽视野,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实现跨界融合创新;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教师主动学习的热情,让阅读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增强了工作室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协同发展,推动教育事业朝着更加优质、均衡的方向迈进。
一、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共读共研,赋能课堂实践
4月3日,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在主持人邵丽霞老师的引领下,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分享会。活动以《呼应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为研读经典,与会教师沉浸其中,展开深入研讨。在思想交锋间,老师们深刻洞悉学习任务群于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它打破传统单篇教学的桎梏,以大单元为整体架构教学设计,成为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
老师们积极践行“知行合一”,将书中理论转化为课堂实践。在单元教学设计时,精准锚定学习任务群要求,从单元主题出发,整合教学内容,创设真实鲜活、富有深意的学习情境。以“自然之美”主题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匠心独运,设计“走进自然,感受诗意”的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在经典文本阅读中领略自然之韵,通过实地观察、诗歌创作、小组汇报等多元活动,将阅读鉴赏、写作表达、口语交际等语文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合。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又提升了语言运用与思维表达能力,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蜕变。教师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精进,对大单元教学设计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教学技艺日臻成熟,真正实现了“共读一卷书,共研一堂课,共赴专业成长之约”。
二、中学校长工作室:聚焦校本研修,引领学校发展
4月25日中学校长工作室开展读书分享会,主持人周军峰校长。他们以《中小学校本研修的设计与实施》为研读对象,校长们结合丰富的治校经验,深入剖析校本研修的内涵精髓、策略方法与实践路径,引发了对学校发展的深刻思考与启迪。
校长们达成共识:校本研修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密钥。分享会上,大家围绕校本研修的目标定位、内容甄选、模式创新等议题展开热烈探讨。众多校长指出,校本研修当立足学校实际,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痛点难点为导向。例如,针对课堂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开展专题研修活动,邀请专家精准指导,组织教师进行课堂观察、案例剖析与经验分享。
通过研读交流,校长们深切体悟到,校本研修需构建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与激励体系,充分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要注重将校本研修与学校文化建设、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形成协同共进的良好态势。部分校长已率先垂范,将所学理念融入学校管理实践,优化校本研修方案,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初中数学工作室:博观群书,撷取教育真章
5月15日初中数学工作室开展读书分享会,主持人卞思雨老师。老师们涉猎多元书籍,从多维视角畅言所思所悟,于书香墨韵间探寻教育真谛。
在《优秀教师的成长逻辑》的研读中,老师们深度解构莫国夫的教育哲思,为自身成长之路点亮新航标。莫国夫所倡导的“专业自觉”理念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教师不仅要深耕学科知识的沃土,更需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教育前沿动态,在持续更新理念中永葆教育热忱。老师们由此明晰,优秀教师的成长恰似璞玉雕琢,需在教学实践中躬身观察学情、审慎反思教态,于问题中探寻突破之道;亦要在教研协作中博采众长,在思想碰撞中熔铸独树一帜的教学风骨。
《巧用数学史激活数学课堂》如同一把金钥匙,为数学教学打开全新视窗。书中将数学史融入课堂的精妙策略,让抽象的数学符号化作灵动的故事篇章。老师们纷纷分享实践妙笔:讲解几何图形时,古希腊数学家对空间奥秘的执着探索娓娓道来;传授代数知识时,代数从萌芽到繁盛的千年演进画卷徐徐展开。数学史与教学内容的水乳交融,不仅让学生触摸到知识诞生的温度,领略数学的文化厚度,更助力其穿透概念表象,把握原理内核。课堂因此焕发蓬勃生机,亦让老师们深刻领悟:善用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技法,正是点亮课堂的璀璨明灯。
品读《正面管教》后,老师们对班级管理与师生关系有了颠覆性认知。书中“和善而坚定”的教育哲学,打破传统奖惩的桎梏,为学生自律与责任感的培育指明方向。老师们将理论付诸实践:以春风化雨的鼓励替代冰冷指责,用民主共商的班会凝聚班级共识。这些举措如春风拂柳,悄然润泽师生关系,营造出团结向上的班级氛围。老师们由此感悟: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灵魂的滋养,唯有以尊重为基、以理解为桥,方能搭建起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
四、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深研教学主张,创新教学实践
5月23日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开展读书分享活动,主持人孙肖敬老师,老师们共赴《中学语文教学主张与教学创意》的思想盛宴。教师们依循书中脉络,对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展开抽丝剥茧般的探讨,于思维交锋中激荡出智慧火花。
在“文本解读”篇章的研读中,老师们深谙文本解读乃语文教学的根基所在。唯有以多维视角、层层递进的方式深挖文本内蕴,方能既把握主旨精髓,又细品语言妙处。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化身引路人,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在经典文言文的研习中,不再囿于字词训诂,而是溯文化之源、探作者之心,于字里行间领略中华文化的渊深广博,培育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意识。
“教学创意”的论述如星火燎原,点燃了教师们的创新激情。他们大胆探索多元教学范式:课本剧表演让文字跃然舞台,诗歌朗诵比赛唤醒情感共鸣,主题辩论会激发思辨锋芒。在古诗词教学中,诗词创作与配乐朗诵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平仄韵律间穿梭,沉浸式感受古典诗词的瑰丽意境,实现语文素养与审美情趣的双重提升。
书中关于“教学评价”的真知灼见,亦引发教师们的深刻自省。大家意识到,科学评价体系犹如教育的导航仪,指引着教与学的方向。于是,多元评价模式应运而生——成绩不再是唯一标尺,学习过程的点滴进步、探索求知的热忱态度、综合能力的成长轨迹,皆纳入评价视野,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五、小学班主任工作室:笑启管理智慧,读寻班级良方
6月12日,小学班主任工作室在主持人李玉娟老师的引领下,云端聚首开展读书分享盛会。本次活动以“走进杨卫平老师的‘笑’园”为主题,聚焦《笑着做班主任》一书,五十位教育同仁跨越时空界限,共探“笑容育人”的智慧真谛。
活动依循匠心独运的四重篇章徐徐铺展:“金句凝光——拾取岁月长河里的星砾”环节中,郭丽彩老师率先引经据典,书中字字珠玑的教育箴言如暗夜灯塔,为教育迷航者点亮心灯;“故事对话场——照见彼此生命的年轮”里,杨晓静、赵宏老师以带班经历为笔,将书中哲思绘入现实画卷,诠释笑容如何化作叩响童心的金钥匙;“破茧者说——当文字羽化成蝶”之际,贺亚玲老师深情回溯成长之路,讲述书籍滋养心灵、温润师生相处的点滴温情;“推荐引力波——发自教育星球的信号”时,濮阳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王少利、刘晓慧老师以凝练笔触,精准传递“笑着育人”理念的深邃内涵。
活动的华彩乐章当属《笑着做班主任》作者杨卫平老师的分享。她娓娓道来六载春秋的教育沉淀,将实践、探索与研究熔铸于笔墨之间,盛赞“读书、教书、写书”三位一体的教育人生之美。“教育不是苦行,而是带着笑意的修行”的灼见,似春风化雨浸润心田,让每一位教育者深切体悟笑容背后蕴藏的育人力量。
李玉娟老师在总结中升华主旨,点明此次分享不仅是思想的碰撞,更是教育信念的薪火相传。她倡导:当教师以微笑俯身育人,便能穿透表象,看见每一个亟待温暖点亮的鲜活生命。这场智慧之约,既是班主任专业素养的淬炼场,更是积极教育生态的播种机,为区域班主任队伍的成长注入蓬勃动能。
六、小学数学名工作室:共读思教艺 素养促教学
2025年6月18日,小学数学工作室以“共读思教艺 素养促教学”为主题,在主持人高晓燕老师的组织下,开启了一场浸润书香的教育研讨之旅。活动围绕数学教育经典著作与前沿教学专题展开深度对话,为教师专业成长注入源头活水。
活动启幕,张少楠老师率先分享对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的研读感悟。书中十二节精品课例,从课前慎思到课后反思的完整教学脉络,生动诠释以生为本、从生活经验培育数学精神的教育理念,如明灯照亮教学创新之路。李兰兰老师则结合教学实践,深度解析“融错教育”的魅力。她将书中智慧转化为课堂实践,引导学生于生活中发现数学之美,借“融错”契机将直觉思维升华为严谨数学语言,更创新设计民俗情境教学与实践作业,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认知世界的桥梁。
赵丽瑞老师围绕《吴正宪与儿童数学教育》展开交流,被吴正宪以爱为底色的教育情怀深深触动。书中趣味横生的生活化课例、留白艺术与自主学习理念,为其课堂改革指明方向。袁梦平老师带来《聚焦数学核心素养 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微讲座,从口算、笔算、估算的能力维度切入,系统阐述夯实基础、活用策略、联结生活、因材施教的培养策略,为数学思维与核心素养的培育搭建起坚实框架。
读书分享活动,是一次知识的盛宴,更是一场思想的碰撞。通过阅读与分享,教师们拓宽了教育视野,更新了教育理念,提升了专业素养。未来,各工作室将继续以读书为契机,深化教育教学研究,将阅读成果转化为教育实践的动力,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教育心理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