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首页
践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之学校保护沙龙在京举行 2021-06-11

  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撑起守护未成年人的“保护伞”。为倡导学校及相关方践行学校保护责任,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6月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和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主办,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的“践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之学校保护沙龙”在京举行。该活动邀请了心理、法律、社工、儿童保护及学校实践领域的专家学者,一起解读探讨有关“学校保护”的相关问题和践行方法。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保护处专家陈雪梅、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院长朱生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执行院长高华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林丹华、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综合指导处处长张杰、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学院副教授黄晓燕、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副校长李建文、山东大学幼教服务中心主任张卫东等嘉宾出席活动。活动在北京举办,并通过凤凰网进行直播。

 

  在致辞环节,中国公益研究院执行院长高华俊表示,新修订的《未保法》使儿童福利和保护工作更具可操作性,是司法体系发展的表现。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院长朱生营认为,今年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机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北师大诸多专家学者做出了大量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有益探索和重要贡献。

 

  在主旨发言中,林丹华教授对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挑战做出分析与解读。她认为,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学校需加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培训和宣传,形成“问题减少与促进积极发展并重”的困境儿童保护和心理关爱工作新思维。她还强调,要加大对心理健康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培养,尤其是农村地区心理师资的能力建设,多部门联动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

 

  最高检张杰处长分享了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形势及预防措施。他指出,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总体形势趋稳向好,但未成年人犯罪仍是不可忽视、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学校需发挥监督作用,加强校园安全建设,预防校园性侵等危害未成年人人身安全的犯罪。同时,推动建立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涉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长效机制——建立性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信息库、入职查询制度和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强制报告制度。

 

  在主题对话环节,对话嘉宾围绕“多元支持建设儿童友好的校园环境”的主题,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等相关要求,进行了深入探讨。

 

  

  沙龙活动引起广泛社会关注,中国教育报、凤凰网公益、人民资讯、法制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或转载。

  

  媒体报道链接: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106/t20210609_596611.html (对外合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