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首页
河北省“国培计划(2024)”——师范院校与重点帮扶地区“一对一”帮扶培训结业汇报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2025-07-02

6月28日,河北省“国培计划(2024)”——师范院校与重点帮扶地区“一对一”帮扶培训项目结业汇报交流活动在雄安新区成功举办,北师大项目组和河北省临西县、威县、青龙满族自治县、雄安新区各县教师发展中心的负责同志,以及学员代表共计200余人参加活动。

大合影.jpg

活动在诗朗诵《灯塔的一束光》中缓缓拉开序幕,来自雄安新区上坡小学的师生们以激昂的语调、真挚的情感,诉说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表达了对此次国培帮扶活动的感恩。

诗朗诵.jpg

随后,在专业发展多维探讨环节,三位学员依次上台,分享他们在国培帮扶期间的感悟与收获。班主任班的刘力丽老师分享了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新尝试和新突破,通过国培学到的先进理念,成功解决了班级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骨干教师苏亚非老师则聚焦于英语教学的创新,分享了如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多次参加国培的董利利老师将此次活动与以往的学习经历相比较,阐述了这次国培帮扶的独特之处和对自己持续成长的重要意义。

f96e3480340788112e6f39c54292f7f.png

在颁奖环节,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学科教师研修中心主任陈文和雄安新区各县、临西县、青龙满族自治县教师发展中心领导共同为名校长班、名师班、名班主任班的优秀学员,以及优秀案例、优秀组织单位颁发荣誉证书,这既是对他们在国培期间优异表现的肯定,更是对他们未来继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期许。

3a21f723ad4bbbb35af5d5bdc92facc.png

颁奖结束后,各班分别开展了学员案例展示分享活动。临西县第一完全小学卫罗菴分校王自强校长聚焦特色节气课程,将传统节气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为课程建设提供了创新思路;威县第三中学肖武斌校长分享了学校文化建设实践,介绍了以“基础+拓展+实践”为架构的三级课程体系;青龙第四小学田艳华校长以“美好教育”为核心理念,从精神铸魂、环境润心、课程强基、管理赋能四大维度出发,系统展示了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实践路径,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北京第四中学雄安校区黄春校长在点评中指出,学校文化、课程与管理存在内在逻辑关联:管理是外在制度形式,课程是工作内容载体,文化则是终极目标导向,需经系统规划形成理念。他强调,教育工作者应深度思考教育行为背后的逻辑,将教育转化为自觉行动,以追问精神推动各项教育活动提质增效。

71d78c20adad76457d8671c9b2920a2.png

优秀班主任带班案例分享会在雄安新区中小学党委纪工委员黄健明老师的主持下有序开展。来自河北省临西实验中学的王兰斌老师以《怀爱有诚 静待花开》为主题,分享用真诚关爱走进学生内心,挖掘闪光点,耐心陪伴学生成长的实践;来自青龙满族自治县娄杖子中心小学许久娜老师在《家校同心筑梦 协同育人赋能》中,介绍通过定期家长会、微信沟通等方式,凝聚家校合力,形成教育共同体,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经验;来自威县第五小学的张玉坤老师结合《以爱为基 多元成长》,阐述以爱为基石,注重家校沟通,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策略。

87d9c4ac3358b91969d99625f9c0441.png

骨干教师班的优秀学员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并汇报了课下实践的收获,来自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的孙老师现场点评。临西县第四小学的陈洋、青龙满族自治县凤凰山益海学校卢霞、雄安容城南张教育集团沙河营小学的朱红娥、威县七级中学的杨立娜结合自身学科的教学特点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展开分享和讨论,分享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小妙招,探讨了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难题及解决方法。最后孙老师指出学科教学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传授,而是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

6405461a248f3b7041e09fe1bd8419b.png

上午活动结束后,参培老师分别走进史家胡同小学雄安校区和北京四中雄安校区参观学习。在这两所学校参训教师感受最深的是文化育人氛围与特色课程建设成果,以及先进的名校管理模式。实地观摩交流拓宽了教师教育视野,为教学实践注入新灵感,助力教师理解优质教育样态,探寻自身教学提升路径。

图片1.png

河北省“国培计划(2024)”——师范院校与重点帮扶地区“一对一”帮扶培训项目自2025年2月末启动,于6月28日落下帷幕,经过4个月的混合式研修,四县校长、班主任和骨干教师共计1200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取得了优异成果,本项目是北京师范大学探索“一体两翼、多点联动”模式的典范,通过专题讲座、入校指导、工作坊研修、跟岗实践等环节,为河北省临西县、威县、青龙满族自治县、雄安新区四地的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三名队伍”建设提供了理念引领和实践探索路径。(学科教师研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