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首页
安徽省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4-2027年)2024年第一阶段集中研修开班典礼在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举行 2024-10-14

10月11日,安徽省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4-2027年)2024年第一阶段集中研修开班典礼在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举行。安徽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二级巡视员周晓芹、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院长朱生营、安徽省教育厅师资处处长余奕祥、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主任钱雯,以及安徽省各地区参训的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共200余人参加了开班典礼。

领导.JPG

合影.jpg

开班典礼由安徽省教育厅师资处处长余奕祥主持。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院长朱生营致辞。朱生营阐述了项目的实施背景、重要意义。他指出,名师名校长是教师队伍中的关键少数,是推进教育改革的引领者,不断加强其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对助推全体教师专业成长、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至关重要。朱生营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在我国教师教育方面的显著优势,表示学校对项目高度重视,组建了专业的实施团队精心设计、筹备和组织实施,并对学员们提出了研修期望,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革新教育理念,深化教育实践。

安徽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二级巡视员周晓芹讲话。周晓芹巡视员强调了此次研修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安徽省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领军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规划部署。她指出,安徽省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省政府和北京师范大学战略合作协议、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人才工作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对全体学员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培训的重要意义。第二,凝聚工作合力,深刻把握当前工作的形势任务。第三,弘扬优良学风,确保实施计划取得成效。并从紧紧锚定培养目标、分类设立培养内容、精准落实培养任务、牢牢把握重要环节、建立精准帮扶机制、数字化融入全过程、多方协同提高质效、全程加强培养考核等八个方面对名师名校长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

周晓芹.JPG

学员代表合肥市第三十五中学西藏班教师李长娟代表全体学员以“杏林共育贤才出,师道传承展风华”为题发言,表达了要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决心。

学员代表.JPG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高级管理者发展中心主任秦晓虹做项目介绍,从项目背景、项目目标、课程设计、学习要求等四个方面对项目进行了全面介绍,分析了学员的专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具体的学习和纪律要求。

项目介绍-秦晓虹.jpg

开班仪式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京师特聘教授宋萑做《强国建设 教育何为?》专题讲座。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特聘教授薛二勇主持教育沙龙《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园)长的使命与担当》,名师班学员代表芜湖市南湖学校教务处副主任周抒,霍山县教学研究室教研员刘晓梅,名校长班学员代表合肥市颐和佳苑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副书记、校长钱梅娟,阜阳市第五中学校长张大志在教育沙龙上发言。

教育沙龙-薛二勇.jpg

教育沙龙-学员代表.jpg

学员.jpg

“安徽省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4-2027年)”项目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教育理念鲜明、教学模式成熟、能够引领安徽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省级名师名校长,以实施“双名计划”为驱动,有规划地带动市、县级名师名校长培养,营造教育家型教师校长脱颖而出的环境,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安徽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项目将开展为期三年的连续培养,围绕名师名校长培养目标,设计了以“教育理念系统凝练和教育实践优化构建”为核心的培养模式,以及“系统学习、反思凝练期”、“持续积累、行动研究期”,“总结升华、示范引领期”三个培养阶段。将通过集中研修、实践观摩、网络研修、实地指导、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教育帮扶等六大环节,并以课题研究贯穿始终,将数字化培训环境应用和优质数字化资源共创共享融入培养全过程,促进名师名校长在零散知识系统化、隐性经验外显化、个体知识公共化的过程中实现递进式专业成长。此次集中研修为期10天,依据“强师德、厚基础、重实践、促创新”的课程理念,针对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专业发展特点和需求,结合安徽省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和目标,以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和办学治校能力、在反思自身办学实践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初步凝练教育理念、教学主张为重点,系统提高教师校长专业素养和关键能力。(EDP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