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4-2027年)2024年第二阶段集中研修于12月15日-2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举行,安徽省教育厅师资处副处长、二级调研员韩光,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高级管理发展中心主任秦晓虹出席活动,安徽省各地区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共211人参加了本次研修,研修期间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领导全程跟训。
在为期十天的研修中,项目采用了专题讲座、案例分享、跟岗研修、研讨交流与组内互学、专题汇报与专家点评指导等培训形式,围绕理想信念、课题研究、工作室建设、管理创新、教育教学等模块内容,以“课题研究”、“工作室建设”和“教育思想/教学主张”三个主题进行了持续、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01 坚定理想信念 提升个人素养
安徽省教育厅师资处韩光副处长为作了《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中小学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题报告,就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精神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并对安徽省中小学教育现状做了细致的讲解。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王炳林教授作了《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讲座,从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遵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三个层面展开讲述,全面、系统、深入地解读了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讲解了教育强国的战略定位、根本原则和战略任务。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副教授、心理学系主任张红川作了《转变思维模式,提升领导能力》的讲座,从经济学和心理学思维的角度,揭示了安全圈的意义与领导者的思维模式,让学员们认识到提升教科研领导力的重要性。
02 深研课题研究 铸牢专业功底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明全分别开展了题为《名师专业成长与科研能力提升》和《名校长专业成长与科研能力提升》的精彩讲座,从名师、名校长培养的背景、成长规律、科研能力提升及自我修炼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教育背景下名师、名校长的成长路径和科研能力的提升策略。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学会秘书长、西城区教科院教育学会办公室主任杜志勇开展了两场高质量专题讲座。《实践取向的课题研究选题及开题报告撰写》,从六大维度详述了如何深入剖析一线教师开展研究;《教育研究成果的提炼和表达》,以专业视角和丰富经验助力学员掌握教研成果提炼与表达的关键。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叶菊艳做了《课题申报书的规范撰写》的讲座,从课题申报的目标、研究的含义、研究的类型、研究的步骤对课题的申报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03 凝练教学主张 推动工作室建设
【教学主张学习】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廖伟开展题为《名师教学主张凝练——观实践》的主题工作坊,他从有效教学实践的内涵出发,详细阐述了有效教学实践的类型、特点、价值以及高度情境性,帮助学员们建立了对有效教学实践的全面认识。同时结合具体案例,深入剖析了如何识别有效教学实践,为学员们提供了实用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主张汇报】
各小组代表分别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五线谱”课堂教学》《绿色课堂 情智共生》《学会、会学、慧学——“三会”教学策略初探》《基于高中语文有效教学实践的思考》《可视化学习 让思维生长看得见》《“引”生共研 “导”生自长》《“融慧语文”有效教学实践分析》《寻根 守正——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实践探索》以及《行知协同的小学思政课教学主张》。在每位学员发言后,廖伟教授都给予了专业的点评和指导。
【工作室建设学习】
北京教育学院培训师研修中心主任余新教授进行了题为《名师工作室规划设计与创新策略》的讲座,在名师工作室建设的项目要素、设计框架和设计框架的实战练习与指导三个方面阐述了名师工作室的意义和价值。
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一中板桥中学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严彩莉开展了讲座《慎思明辨,共同发展——名师工作室建设》,以名师工作室建设为核心,从实施方案概要、实施过程、成果与反思三方面为学员们绘制了一幅名师工作室建设路线图。
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副主任李广生为大家带来了以《校长工作室规划设计与创新策略》为题的讲座,指出校长应该立足于解决教育教学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致力于为学校学生和区域发展做出贡献。
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党总支书记、校长,翡翠城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北京市特级校长张文凤为大家开展了讲座《名校长工作室运行机制与模式创新》,从工作室的职能定位与作用发挥、运营机制和模式创新三个方面入手指导名校长培养对象们如何组建自己的工作室。
04 创新学校管理 促进教师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管理学院院长苏君阳做了《学校管理创新:理念与方法》的专题报告,从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学校管理创新等维度重点阐述了如何把握教育创新决策的时机和建设学校创新管理体系的路径与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凌艳带来以《以诊促建 推动学校全面高质量发展》为题的讲座,从调研的数据入手,指出破解学校痛点与隐患的路径是要推动凸显“人”的价值的现代学校转型,并提出“诊断文化”将成为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命力。
北京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副校长袁中果为大家带来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与跨学科教学实践》的专题报告。袁校长分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小学背景下的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态势和前景。
05 跟岗实践促提升 交流分享共成长
【导师见面会】
12月17日下午与18日上午,名师班与校长班分别开展了导师见面会的活动。各组导师与学员们共同探讨完成了三年发展规划,制定三年的总目标和分年度目标,明确发展路径,展望预期成果,并随后进行了小组分享。
【跟岗观摩】
随后两天,学员们跟随各自实践导师深入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幼儿园、呼家楼中心小学,北京一零一中学等45所幼儿园和中小学等45所幼儿园和中小学,通过课堂教学观摩、交流研讨、社团参访、参与论坛等各种形式开展众筹学习,与学校管理者、一线教师共同研讨、解决实践问题,深入了解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和育人文化。
【小组研讨】
【研修成果汇报】
围绕本次研修的“课题研究”、“工作室建设”两个主题,各组学员结合此次研修所学,对各项成果的思考、改进、实施计划进行了汇报。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叶菊艳与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副主任李广生分别进行了精准点评。
结班典礼
在学员们进行汇报后,项目组为本期优秀学员以及进行了主题分享和研修成果汇报的学员分别颁发了证书。
至此,本次研修圆满结束。班主任布置了后期的研修任务,结合此次集中研修的专家讲座学习、小组研讨交流和互学、班内分享、专题汇报和专家点评,经个人反思、修改完善后提交《课题研究计划》及《工作室建设计划》等,为下次集中研修做好准备。
项目简介:
安徽省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项目将对学员开展为期三年的连续培养,围绕名师名校长培养目标,设计了以“教育理念系统凝练和教育实践优化构建”为核心的培养模式,以及“系统学习、反思凝练期”、“持续积累、行动研究期”,“总结升华、示范引领期”三个培养阶段。将通过集中研修、实践观摩、网络研修、实地指导、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教育帮扶等六大环节,以课题研究贯穿始终,将数字化培训环境应用和优质数字化资源共创共享融入培养全过程,促进名师名校长在零散知识系统化、隐性经验外显化、个体知识公共化的过程中实现递进式专业成长。(EDP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