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铎传薪援兵团,国培聚力育新秀。评测量化献良策,研思携手拓新程。2025年9月20日至30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25年“国培计划” 师市级教师培训团队 - 教育评价与测评专题研修项目,在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圆满完成,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40位学员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了一场兼具专业深度与精神厚度的研修之旅。
多维赋能,筑牢教育发展之基
本次研修以 “全方位提升学员教育评价能力” 为核心,从思想引领、专业深耕、实践赋能三个维度层层递进,为学员搭建起系统的成长体系。在思想引领层面,除了阐释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激励学员坚守教育初心的专题讲座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局长黎兴平更是亲自带来《承弘扬兵团精神,培养新时代戍边人》专题分享。讲座中,黎局长结合兵团发展历程,生动诠释了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的兵团精神,引导学员们将兵团精神与教育使命深度融合,明确在新时代培养戍边人才、助力兵团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与方向。
专业深耕板块,专家团队围绕教育评价核心需求,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改革、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中小学教研员专业发展路径、教师培训模式创新实践、新课标背景下教研工作落地与论文撰写等关键主题,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互动研讨等形式,为学员构建起系统的教育评价理论知识框架,打破传统认知边界,打开了教育教学与研究的新视野。
学用结合,深化研修实践成效
为推动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研修设置了丰富多元的实践环节,确保 “学有所思、学有所用”。研修初期,团队建设活动通过破冰互动、目标共创等形式,迅速打破学员间的陌生壁垒,凝聚起研修合力,同时明确了本次研修的目标任务与学习路径。
核心实践环节中,既有针对性的实操训练:石芳老师围绕 “核心素养导向的考试评价”,指导学员掌握教育测验编制技术,并组织 “自编试题” 互评与专家点评,切实提升学员命题能力;赵宁宁老师聚焦基于课标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开展量表工具研发实操指导,助力学员将评价理念转化为可落地的教学工具。也有成果转化类活动:学员们结合所在区域教育实际,通过学习小组专题研讨、研修成果展示等形式,交流碰撞、取长补短,推动理论知识与区域教育实践精准对接。
此外,项目组还精心组织学员参访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在一幅幅珍贵影像、一件件历史文物前,学员们沿着党的百年奋斗足迹,重温革命先辈的峥嵘岁月,深刻感悟党的初心使命。这场红色研学与兵团精神相呼应,让学员们从党的奋斗历程与兵团的建设史中汲取双重精神力量,进一步厚植家国情怀,坚定了扎根兵团教育、潜心育人的信念。
学员感悟
学员张楠:走进党史馆,珍贵文物与历史画面勾勒出党百年奋斗的轨迹。从烽火岁月的革命印记到新时代的发展答卷,每一处展览都直击人心。我沉浸在党的光辉历程里。每一件展品都是奋斗勋章,让我领悟到教研需传承党的精神。我会将党史精髓融入教学研究,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坚定前行。作为教研员,我定把这份感悟化作动力,开发红色课程,让红色基因在学生心中代代相传,让红色精神成为青少年成长的精神养分,以实际行动践行“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
学员王文德: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必须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勤于钻研,勇于创新,才能成为源源不断的“活水”,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这种“躬耕”精神,不仅是伏案疾书的辛勤,更是对育人智慧永无止境的探索。这激励着我,要时刻保持“本领恐慌”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扎实的学识和科学的方法点亮学生的智慧之光。
学员严海晴:今天聆听石芳教授的讲座后,我对学科命题有了清晰认知:命题需遵循明确步骤,先明晰考查意图与要求,再创设试题情境、设置任务并确定合理评分标准。评价方面,要充分发挥选拔、激励等功能,从学习结果、过程、目标多维度推进,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促建。同时需明确,素养培养并非否定知识,而是要规避知识本位的误区,唯有如此,教学与评价才能切实助力学生成长。
从思想铸魂到专业提能,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转化,本次研修不仅让兵团学员收获了系统的教育评价知识与实操能力,更凝聚了精神力量、明确了使命方向。相信学员们回归岗位后,将带着研修所得与精神养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专业的能力投身兵团教育事业,为培养新时代戍边人才、推动兵团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教育心理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