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首页
双师护航 温暖同行——教育部新时代幼儿园领军教师培训导师见面会圆满举行 2023-06-15

教育部新时代幼儿园领军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2023-2024)聚焦“关注过程质量,幼儿园教师教研领导力提升”这一培训主题,从学员们最为关心的学前教育焦点领域入手,为每组配备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组建“双师护航”研修共同体。近日,在项目组统筹组织下,8组学员导师见面会圆满举行,帮助学员们在“双导师”引领下的学术氛围浸润中,形成“自学-议学-悟学”的循环学习模式,成长为以丰厚成果为导向的行动研究者。


第一组:依托课题提升专业能力


导师见面会上,第一组的项目学员对自己的岗位、成长经历、本次参训的期待、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等方面做了自我介绍。理论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洪秀敏教授表示,每个人都有一线的实战经验、有多重阶段的不同经历,汇聚在一起更加丰富了资源,有助于在研讨中相互促进。


1.jpg


洪秀敏教授指出:学员要依托课题研究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选题和研究报告要能体现“领军”的含金量。在自身、团队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找到一个兴趣点,确定一个具体的研究问题,小题小做,带领团队进行有创造性的研究。领军教师不仅要站在园所、区域的角度思考问题,更应站在国家的高位思考问题,切实发挥领军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第二组:以课题为抓手推动园所课程建设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李敏谊教授在导师见面会中指出:以课题为抓手推动园所课程建设的思路是正确的,课题研究要务实不务虚,以解决问题为最终诉求。借此机会带起团队,完善幼儿园人才梯队建设,同样是我们对高质量学前教育建设的追求。当前,学前教育面临着转型和新的挑战,传统的只会分领域教学的教师现在更是面临极大的挑战,所以在制定课程时,至少要以三五年的时间去布局、规划未来,眼光长远,才能有更具建设性的未来。


2.png

2-2.png


实践导师、北京市西城区三教寺幼儿园王岚园长在谈话中提出:园所文化建立在热爱事业、热爱儿童的情感之上。面对幼儿园工作,需要以一种“玩”的心态来开展和实施,如果成人不喜欢玩的东西,那么孩子自然也不愿意去玩;成人愿意去玩的工作,自然其内涵就丰富起来了,也就变得更容易被所有人接受。有了这样的心态,做什么工作,干什么活就会变得轻松起来,工作质量也就不会差。


第三组:高位引领专业成长


第三组理论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所张和颐老师和第三组实践导师、蓬溪县广福幼儿园李佳园长一同与第三组的全体学员进行了座谈交流。各位学员首先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和园所介绍,并提出了自己在工作中的系列问题以及想进行的研究方向,两位导师根据学员所提出的问题和想法,进行了细致分析,鼓励各位学员勇于发现、积极探索、潜心研究,做好课题研究。


3.jpg


张和颐老师根据大家的困惑,提出了文献研究、调查设计、变量控制等系列方法,希望学员能更好地提升研究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李佳园长聆听了大家在园所中的工作困惑后,希望各位学员热情工作、扎根实践、勇于探索,能在实践工作中产生新想法,并把好的想法又运用回实践中,促进学员所在的幼儿园高质量发展。


第四组:理论水平提升实践能力拓展


在第四组的见面会上,每位学员都对自己的工作经历、实践经验和工作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介绍,并详细阐述了自己想做的课题方向,讲述了研究的背景及目的。第四组理论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所副所长冯婉桢老师根据各位学员讲述的研究方向和问题进行了系统解答,提出做课题研究需要挖掘深层次问题,亮明研究目标和创新点,根据幼儿园实际问题,不断探索,做好课题研究的同时解决幼儿园实际问题,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4.jpg


第四组实践导师、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兀静园长详细了解了每位学员的实践经历和工作情况,希望他们抓住此次培训契机,努力学习,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自身所在幼儿园的发展。


第五组:在实践中研究 在研究中前行


第五组导师见面会上理论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李晓巍副教授从题目结构、选题价值、研究方向等方面分别给予了分析与指导。实践导师、郑州市郑东新区实验幼儿园马灵君园长对学员们的善于发现实践中真问题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引导学员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为课题研究由理论到实践指明了方向。


5.jpg


第六组:课题就是“切切实实”的做


理论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王兴华副教授,实践导师、海南省直属机关第二幼儿园李琴园长一对一的与每位学员从课题研究的价值、过程的实施、聚焦实践落实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思想碰撞中,学员提出疑惑,讨论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见解。


6.png

6-2.jpg


在课题的进一步规范上,王兴华老师给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要反思做课题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二是怎么让课题和理论紧密联系,要让课题从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变成有理论支持的研究;三是文件资料的收集,任何一个研究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再走一步,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再做研究才能更进一步往前,而不是不断的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和验证了的没有效果的方法,这样效率就不会高。四是数据、研究结果要怎么写,怎么样证明自己的研究方法是有效的,要有一定量化的方法,可以运用百分比、文本资料的分析等方式方法将案例变为证据,能够支持课题的观点、回答课题的问题。李琴园长对大家把实践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作为研究的方向做出了肯定,并结合自己做课题的历程,给老师们也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选题的适宜性,作为一名领军教师,一定要对本地区、本园进行深入地分析,不能简单追求奇特或是当下最时髦的词,要立足于自身,立足于初心,不能人云亦云,要选择适宜的课题,深耕下去。二是注意研究的有效性,基层幼儿园做课题研究最忌讳的就是轰轰烈烈的开场,马马虎虎的收尾。研究过程,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团队,一个园所的事情,大家要组成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使课题研究跟日常教学紧密结合。三是成果的推广性及可行性,开始之初就要有成果意识。


第七组:以课题为抓手推动园所课程建设


导师见面会上理论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杜继纲副教授在仔细听取了学员的介绍后,建议大家精准领悟教育部领军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在实践经验丰厚的基础上加强理论知识的系统积累,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凝练出自己的个人专业发展方向,发挥领军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真正成为学前教育的“大先生”。实践导师、原北京市第一幼儿园园长刘金玉结合领军教师培训的目标,向学员分享了自己38年的工作经验,以及自己一路走来逐步形成的教育思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领军教师前辈灯塔形象,鼓舞激励着在场的所有学员。


7.jpg

7-2.jpg


第八组:提升课题研究的品质和内涵


理论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潘月娟副教授在前期指导的基础上通过视频会议平台与学员进行了交流互动。学员向潘月娟老师论述自己的课题研究方向、目标、内容等,并提出问题和困惑。潘月娟老师对学员们的共性问题进行了深入讲解,并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员解决难题并提升研究的深度和质量。


8.jpg

实践导师、上海市荷花池幼儿园宋青园长分享了她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学员们下一步开展课题研究带来了新的启发和思路。通过这次成功的线上见面交流活动,导师与学员们实现了跨时空的互动,共同推动了学员课题研究的进展,为大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老师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导师见面会旨在为导师和学员搭建沟通桥梁,增进导师与学员之间的了解,为下一步课题设计与实践奠定基础。相信学员在导师的指导下会进一步思考、完善自己的课题研究思路,全面提升课题研究的能力。(儿童教育与心理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