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27日,安徽省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5年实地指导系列活动在阜阳举办。本次活动以“践行教育家精神 引领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包含实地指导、2025年安徽省名师名校长教育研讨活动等环节,安徽省“双名计划”2024级全体学员、安徽省各市师资部门负责人、阜阳市教师校长代表、皖北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扩容项目学校教师代表近300人参加了活动。
3月25-26日实地指导活动期间,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小学知识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余凯,国家督学、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首批特级校长、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刘国雄,著名特级教师、首批正高级教师、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华应龙,北京市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万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陈延军等专家及项目负责人组成的指导团队分别走进阜阳第二实验小学、阜阳市颍东区东平路小学、阜阳市城南中学、阜阳市红旗中学,对王广鹏名师工作室、冯虎名师工作室、吴万涛名校长工作室、赵彪名校长工作室开展指导,实地考察办学情况和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情况,听取学员现场展示和专题汇报,与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成员、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阜阳市各学段教师校长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对学员的展示和汇报进行了具有前沿性、针对性的点评指导,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学员专题汇报
专家点评
3月27日,“AI时代:以教育家精神构建区域基础教育新生态——2025年安徽省名师名校长教育研讨活动”在阜阳市第五中学举行。开幕式由阜阳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副局长于乾坤主持。
安徽省教育厅师资处副处长、二级调研员韩光致辞。他指出,名师名校长是推进教育改革的引领者和带头人,是教师队伍中的关键少数。各地要高度重视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工作,有规划地开展省、市、县级名师名校长培养,不断完善名师名校长培养的创新机制。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要切实担起被赋予的时代重任,要把工作室建设作为学习、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载体,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副院长张丽在致辞中总结了前期项目实施情况。她指出,北京师范大学作为安徽省“双名计划”培养基地,一直秉持“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实践转化-生态构建”四位一体战略思维,通过系统性培养路径设计与优质资源协同配置,以“培养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培养理念,推动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打造专业成长共同体。培训强调学术引领与行动改进双线并进,形成“课题研究驱动实践创新,实践成果反哺理念凝练”的良性循环机制。
阜阳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齐明砾在致辞中介绍了“千载名城”阜阳市的概况以及教育发展的显著成效,强调了本次在阜阳市开展安徽省“双名计划”实地指导系列活动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领导致辞
研讨活动上午开展主旨报告、学员主题发言、专家点评等系列活动。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陈光巨教授作主旨报告《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新变革》。合肥一中党委书记、校长封安保,阜阳市第五中学校长张大志,六安市毛坦厂中学校长余存宝,怀宁县星拱小学教研处主任汪降云等名师名校长学员围绕“AI时代,教育何为——名师名校长的思考与实践”进行了主题发言。余凯教授、刘国雄校长分别针对学员发言进行了点评。
下午活动设置了名师教科研成果、名师工作室建设成果、名校长办学成果、名校长工作室建设成果4个分会场,12位安徽省“双名计划”学员作成果展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裴淼,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谭江华等专家进行点评,并与学员互动交流。
安徽省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从2023年起实施,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教育理念鲜明、教学模式成熟、能够引领安徽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省级名师名校长。目前有2023级、2024级两期学员在训,每期培养200名名师名校长。2023级学员已完成三个阶段集中研修,2024级学员已完成两个阶段集中研修,以及一系列线上导师指导、网络研修和实地指导活动,帮助教师校长凝练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学、办学治校能力,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EDP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