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至20日,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职业赋能集训暨学习创新工作坊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成功举行。该项目由唐仲英基金会捐资,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依托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专业实力与精心设计,在北师大珠海校区教务部、书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助力北师大“优师计划”毕业生“赋能、振翼、启航”。
开班仪式:“优师”新启航 成长筑卓越
17日上午,工作坊开幕式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国际交流中心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教务部(研究生院)招生处副处长刘日升、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教授吴金闪、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学校校长蒋立红,以及70余位“优师计划”应届生参加了开幕式。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EDP中心主任秦晓虹主持。
刘日升作领导致辞。他指出新时代教师肩负构建中国特色教育体系使命,勉励学员依托本次研修提供的系统化知识图谱与职业赋能体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胜任力,未来扎根一线发挥示范辐射效应,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校训,以卓越实践展现师大人风范,引领区域教育专业化变革,助推基础教育质量整体跃升。
随后,吴金闪与秦晓虹分别做项目介绍。先后解读了“创造者教师培训”项目与“青年教师成长营”项目的设计思路、培养路径与具体实施计划,让学员更好地理解了两种培养体系对其职业发展不同维度的赋能价值。
学员代表王卓尔结合自己参加创造者教师培训的体验和在教学中使用理解型学习的经验,指出: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知识间的联系,而不是机械性程序性的知识本身,传道的本质是教会学生创造知识的方法,也就是高层次的知识生成器;授业的价值在于教会学生通过“WHWM”四问回答思考的方法;解惑的升华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真正的教育,是让学生既见概念之木,更见学科之林;既通解题之法,更得创造之道;既攀知识之峰,更筑思维之路。”理解型学习赋予老师们攀登教育高峰的绳梯,更是一场追寻教育本真的远征。
最后,蒋立红作《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主题报告。她在报告中提出,有智慧的教师是相信教育可以影响人、改变人的老师;是不断找寻和实践有用的方法策略引导和支持学生生命成长的老师;是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守初心、脚踏实地、勇毅前行的老师。
至此,为期4天的工作坊正式拉开序幕。培训活动分为第一天的理解型学习核心理念概念的部分,以及后续三天的平行的创造者教师训练营和青年教师训练营,通过系统性赋能“优师计划”毕业生在认知升级、生涯规划、班级管理、教学实践等关键领域的能力建构,推动其实现从“学术储备”到“教育胜任”的质性跨越,最终成长为引领县域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
理解型学习核心理念概念学习及创造者教师训练营
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教授吴金闪团队在培训中阐释了理解型学习核心理念概念的主旨和要义,指出理解型学习核心理念是帮助老师们达到“教育有情怀,学科有认知,教学有方法”的境界,助力其成为一个专业能力过硬,把课讲好、把学生培养好的教师,启发未来教师们去思考教和学的WHWM四问,以及理解型学习对这四个问题的回答,同时做了理解型学习的技术——概念地图制作的初步练习。
在后续培训中,学员按照自己的学科梳理知识,绘制概念地图,识别高层知识,构成多层知识网络。随后,依据多层知识网络来选择教什么,决定怎么教,如何体现其中的高层知识,最后做课程设计、试讲和答辩。在此过程中,所有学员都掌握了理解型学习课堂的要求——教和学高层知识生成器,上下左右贯通地学,帮助学生成为创造者,体现老师的独特价值。未来三年,学员们将继续和辅导团队一起,向着“教育有情怀,学科有认知,教学有方法”修炼,达到“推己及人”,成为引领性教师,成为帮助学生成为创造者的人。
青年教师成长营:三维实战训练,助力教育胜任力跃迁
青年教师成长营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EDP中心设计,深度整合高校学术资源与一线名师实践经验,依托“导师引领+实战演练+工具赋能”全方位培养模式,围绕“生涯规划、班级管理、课堂教学”三大核心主题,助力“优师计划”毕业生从“师大校园”走向“县域课堂”,从“新手教师”蜕变为“未来教育家”。
生涯启航明心志 破局引路点明灯
18日上午,项目组特邀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余志君,从一线教师发展视角,为“优师计划”学员量身打造《从自我认知到三年职业规划》专题课程。基于其三十余年教学实践,课程系统提出“胜任-成熟-超越”三阶发展模型,并配套“胜任力罗盘”“4D循环法”等工具,创新“诊断-规划-提升”三步成长路径。
18日下午,项目组邀请广东省督学吴希福校长,从教育管理者角度,开展《从“入行”到“入职”》专题培训。课程构建新教师“思维-话语-行为”三维培养体系,聚焦入职关键期的家校沟通等实战场景,通过案例研讨助力学员完成从师范生到专业教师的角色转型。
十策凝心管班级 良方解忧促成长
19日上午,中山市东区远洋学校(九年一贯)党总支委、德育副校长曾文珍开展《从北师大到县域:班级管理和家校沟通的10条建议》专题分享。立足教育实际,解析干练型、亲和型、智慧型三类班主任特质,通过情境模拟强化班级凝聚力建设。系统构建“接新班-日常-月度-学期”四阶管理模型,创新提出师生冲突与家校矛盾的“时空-心理-沟通”三维干预策略,为县域班主任提供实践指南。
三轮精研促提升 实战演练促成长
为强化学员课堂教学实战能力,19日下午至20日,项目特邀深圳市人民政府督导室督学陈小光带领宝安区正高级教师、教研员团队,为学员们开展分组大单元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坊。
研训采用“理论建构-方案设计-模拟授课”三阶培养模式:第一阶段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构建“目标-内容-活动-评价”四维框架;第二阶段分组研发课案,专家个性化指导;第三阶段模拟授课,靶向提升师生互动等关键能力。通过“做中学、研中悟”的沉浸式培训,帮助学员完成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践的转化。
此次青年教师成长营为“优师计划”毕业生构建了职业发展-班级管理-教学设计三维培养体系。未来,北师大继教院EDP中心将构建“实践导师全程陪伴+线上线下研修赋能+年度论坛搭建平台”的持续支持体系,通过专家指导、跨区教研等举措,为学员提供贯穿职业生涯的精准助力,全力锻造一支“有情怀、教得好、留得下”的乡村教育生力军,推动欠发达地区教育生态的深度变革,为中国乡村教育振兴贡献青春智慧与专业力量。
来源:EDP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