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中学教师核心素养提升与数字化教学创新培训项目开班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区举行。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EDP中心副主任高子涵、遵义市第一初级中学党总支副书记兼校长阎丽蓓及红花岗区120名骨干教师出席,开启为期7天的专项研修之旅。
高子涵在致辞中回顾了北师大与遵义教育的深厚渊源,提出双方多年来在教师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积累了丰硕的合作成果,为此次深度研修奠定了坚实基础。她表示学院高度重视本次培训,精心设计,整合校内外资源,组建师资团队,确保项目的高质量实施。最后,她寄语全体学员珍惜学习机会,深入思考、积极互动、勇于实践,将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与首都教育的先进理念带回遵义,转化为推动区域教育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共同书写新时代“京黔协作、共育良师”的新篇章。
项目负责人徐田文老师详细介绍了本次研修的设计理念与实施路径。她强调,项目立足国家“强师计划”与教育数字化战略要求,遵循系统性、前瞻性、实践导向的理念,通过精准的训前需求调研,构建了包含师德师风、智能教育赋能、跨学科主题学习等核心模块的课程体系,并组织北京名校沉浸式跟岗实践。同时,项目着力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小组深度研讨与课题共创工作坊,赋能学员系统提升核心素养与数字化教学创新能力,为遵义培育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奠定坚实基础。
遵义市第四初级中学石龙路校区语文教师江萌作为学员代表发言。她首先对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动情表示:“从遵义会议会址旁的教学楼到北师大殿堂,行李箱里装着同事们‘带回先进理念’的嘱托。”她分享遵义教育者将红色资源融入跨学科教学的实践:语文老师讲解战地日记文学价值、数学老师分析伤员统计数据、历史老师追忆战斗历史,“真正的教育创新诞生于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她代表全体学员承诺:以饱满热情投入学习,将所学转化为推动家乡教育发展的实践力量。
阎丽蓓校长首先对项目团队为本次培训所做的准备工作表示感谢,并在讲话中强调,本次培训是贯彻国家教育战略与推动遵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双重需要。“遵义与北京虽相隔千里,但教育理想同频共振。”她指出,面对课程创新、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差距,研修课程恰似“破局方案”—— 从党史学习到 AI 赋能课堂,从带班方略到跨学科实践,每一堂课都是破解遵义教育瓶颈的密钥。她号召学员以“会当水击三千里”的魄力汲取首都教育智慧,实现从 “取经者”到“传灯者”的蜕变,让教育协作的种子在黔北大地结果。
开班仪式后,北京师范大学王凯教授为学员带来首场专题报告 《基于新课标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设计与实施》。讲座立足新课标核心素养要求,系统解析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现状反思、演进脉络、设计模型与实践案例,为学员构建了清晰的知识图谱与行动框架。王凯教授深度融合前沿理论与一线实践智慧,提供了可迁移的课程设计范式与落地策略,提升了学员对跨学科教学的系统认知与实践信心,为其返岗后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与方法论指引。
本次研修将持续至6月30日,通过前沿理念的启迪、首都优质教育资源的浸润与实践智慧的深度碰撞,有效激活遵义中学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内驱力,着力锻造一支扎根乡土、引领创新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项目介绍】
“遵义市红花岗区中学教师核心素养提升与数字化教学创新培训项目” 由遵义市红花岗区教育体育局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承办,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领域的顶尖专业力量,面向红花岗区中学骨干教师开展专项研修。项目聚焦新时代教师核心素养发展与数字化教学能力升级,通过精准需求调研、模块化课程(师德师风、AI赋能、课堂教学等)、实践观摩及学习共同体建设,系统性提升教师育人智慧与创新实践能力。研修设计紧密衔接国家“强师计划”与教育家精神,致力于培养扎根区域教育的卓越教师队伍,为遵义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EDP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