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田如画稻飘香。9月26-28日,“遵义市教育系统绥阳县卓越教师工作室”启动仪式暨实地指导活动在遵义市绥阳县圆满举行。遵义市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正县级督学王本斌,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副院长张丽,绥阳县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陈霜莉,北师大项目县域卓越教师专家团队及64名工作室成员出席会议。会议由绥阳县青少年发展中心主任代晶晶主持。
凝心聚力开新篇,筑梦引航启新程
9月26日下午,“遵义市教育系统绥阳县卓越教师工作室”启动仪式在绥阳县育红小学报告大厅隆重举行。
启动仪式上,绥阳县教育体育局向远道而来的北师大领导、专家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谢意,表示北京师范大学以其深厚的学术积淀、卓越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引领着绥阳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做到心系绥阳,躬身绥阳,深入学校,走进课堂,凭其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为绥阳县教师进行实地指导,使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取得显著成效,使教师队伍得以茁壮成长。
小学语文组和初中语文组代表所有学科组进行成果展示,回顾过去三年与团队一路携手走过的学习之路,也回顾了这三年的付出与收获,改变与成长,发展与辐射。
北京师范大学EDP中心办公室主任秦晓虹做项目阶段总结和卓越教师工作室介绍:
项目开展三年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项目学员中3人职称晋升为高级教师,7人职称晋升一级,1人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名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累计发表15篇国家级/省级/市级论文,30人主持或参与省/市/级课题,多人在市县级示范课,基本功大赛中获得奖项。
接下来,秦晓虹对第四年卓越教师工作室顶层设计和活动计划做了详细的介绍。工作室建设将以教学为主阵地,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培训为主线,以网络为交流载体,立足教学实际,聚焦名师发展,打造教师培养的基地、为学员搭建展示的舞台、教学示范的窗口、科研兴教的引擎,使工作室成为名师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型、辐射型、合作型、研究型”的专业组织。
王本斌、张丽和秦晓虹分别为8个学科工作室进行授牌并合影。
工作室主持人林茹代表发言,表示作为项目组工作室主持人,不仅要做好“传帮带”工作,更要勇于创新,敢于担当。要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不断探索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符合时代特征的教学模式;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努力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要加强交流合作,打破学科壁垒,促进跨学科融合,共同构建开放、协同、创新的教育生态。
张丽在发言中表示,北师大项目组结合绥阳县卓越教师实际特点和个性化需求,基于教师专业成长规律,配备高师生比的导师,精细化指导,为绥阳卓越教师搭建“低压力、小步子”的成长阶梯。培训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以卓越教师发展共同体为载体,帮助每一位教师从学科教学骨干发展为学科卓越领军人才,全方位提升其专业能力、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进而发挥学科领袖作用。她感谢市教体局对绥阳教育、绥阳卓越教师培养的重视鼓励以及鞭策,感谢绥阳县教育局对教师队伍的关爱,给予项目鼎力的支持和一路的保驾护航,希望各位老师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北师大校训精神,以教育家精神作为精神指引和行动指南,致力于成为绥阳、遵义乃至贵州基础教育领域的大先生。
王本斌在总结发言中提到,在北师大项目组的耐心指导下,学员思想得到提振,学习能力和素养有所提高,业务水平有所提升,希望接下来的工作中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和人文精神,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创新实践能力,不辜负市教体局和全市人民群众期望。希望工作室成员通过市教体局搭建的平台,借力北师大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素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充分结合地域实际、校本实际和学生实际,努力将新理念、新知识、新手段进行内化于心、外显于行,不断创新教学管理思想和手段,用创新的教育思维引领教育改革的步伐。
“遵义市教育系统绥阳县卓越教师工作室”的启动,标志着各个学校的骨干教师、名师面对面的对话交流有了支持平台,教师们共享共建教学资源,分享先进经验,教师专业成长和优质课堂的构建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启动仪式结束,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一中板桥学校校长严彩莉做题为《慎思明辨,共同成长》的工作室专题讲座,从方案概要、实施过程和成果与反思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为工作室的建设、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堂展风采 研思共成长
9月27日,北师大项目组携各学科指导专家分别走进8所项目学校的学员课堂,聆听了30位工作室成员共30节公开课,并与各位学员、当地学校的一线教师共同进行评课议课活动,辐射了当地学校近400名一线教师,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此次听评课是在新课标背景下,紧扣培训主题,聚集课堂教学能力,精准定位项目学员的实践难题,通过真实教学情境发现问题,与同行切磋研究问题,与专家交流力求解决问题,为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奠定基础。
携手共进促发展 交流探讨促成长
9月28日上午,8位学科导师分别与各工作室成员进行了工作室建设和管理研讨会,进一步明确了工作室建设目标和队伍发展目标,为教师提供交流、合作、学习的机会,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确定了各学科年度工作室计划,为工作室下一步的建设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
开题凝智谱新篇 科研赋能共成长
9 月 28 日下午,由项目学员罗云飞老师主持的省级课题《指向中学生创新能力培育的科创项目设计与实施研究》在绥阳县第三初级中学开展了课题开题论证会。参与此次省级课题开题论证会的专家有:初中化学工作室导师(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特级教师)鲍建中、初中数学工作室导师(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分校校长)罗琳校长、初中化学组导师(北京市西城区教科院课程与教材中心主任)姜丽莉、绥阳县中学高级教师付玲副校长、绥阳中学高级教师杨世强副校长。
专家们在听取了省级课题主持人罗云飞老师的开题汇报之后,针对课题从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点评,并提出了宝贵的整改建议。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该课题选题具有显著的研究价值,课题研究目标明确, 内容具体且详实,研究方法科学得当,研究计划全面周到。经过专家组的综合评审,最终一致同意该课题的开题。
至此,为期三天的工作室启动仪式暨实地指导活动圆满结束。各学科专家对项目学员的积极努力和课堂教学能力的切实提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项目组也和专家团队、县教育局进行了进一步深度沟通,为帮助区域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形成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成熟化运作模式,搭建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名师自我提升的发展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介绍】
“遵义市教育系统绥阳县卓越教师工作室”是根据前三年培养过程中全体项目学员的学习表现,综合考量、择优遴选,选拔一批自身专业素质过硬、自我成长愿望强烈且具有较强教育领导力的种子选手,在项目培养中,引入北京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作为导师,重点关注,重点培养,重点考核,使种子选手脱颖而出,并为其量身打造的学科工作室。根据项目内学员的学科学段分布,分别成立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初中语文、初中数学、初中英语、初中物理、初中化学,共8个学科工作室,吸收34名当地8个学科的骨干教师作为工作室成员,形成了一支教师发展的先锋队,作为县域教师发展的示范者、教育创新和变革的领头雁和县域教育发展方向的指向标,带动一批绥阳县教师、乃至整个县域基础教育生态环境的变革和可持续化发展。(EDP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