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首页
陕西省乾县-黄廷方西部县域卓越校长培养项目结题暨“黄廷方卓越教师工作室”启动授牌活动圆满举行 2025-10-11

9月29日,陕西省乾县-黄廷方西部县域卓越校长培养项目结题暨“黄廷方卓越教师工作室”启动授牌活动在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泰山庙小学圆满举行。

乾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程妮,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教育项目部副主任谢江临、杨小军,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副院长罗容海、EDP中心主任秦晓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项目主管王思雨,北京九中副校长、特级教师肖伟华,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处副秘书长杨高玕、秘书张迪等出席活动,黄廷方项目乾县卓越校长学员、卓越教师学员、黄廷方卓越教师工作室成员,全县各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县教研室义务段各学科教研员及县教育局相关股室人员近160人共同参与此次教育盛会。

图1.jpg

程妮在致辞中对项目成效给予高度肯定。她指出,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培养,项目为乾县锻造了一支既懂教育规律又善管理创新的校长队伍,培育了一支既有专业素养又具开拓精神的教师团队。这支充满活力的队伍,正在用崭新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思维方式、扎实的专业能力和过硬的教学本领,深刻改变着乾县的教育面貌,重塑着区域教育生态,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2.JPG

在项目成果分享环节,乾县花口初中校长舒博以“乡土文化育人”创新实践为例,生动呈现了项目如何赋能县域校长突破办学瓶颈、实现办学品质跃升的成功经验。乾县城关赵后庙小学校长田超利则系统阐释了“小而精”的乡村教育发展路径,通过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和创新教师成长机制,为乡村小规模学校提供了优质发展的实践范例。两位校长的精彩展示,充分印证了项目“赋能一位校长,带动一所学校,影响一个区域”的理念正在乾县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秦晓虹作卓越校长培养项目结题报告,系统梳理了项目实施历程与成效。学员们累计形成了超过26万字、400余页的实践成果,实现了校长专业领导力的深刻转型,推动项目学校在文化培育、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成效得益于“卓越校长+卓越教师”协同培养的实施模式以及“校长引领,教师协同,整体提升”的系统化路径,辅以“理论研修-实践浸润-行动研究-反思提升”的有机循环研修方式、为区域教育生态优化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

图5.png

随后,与会领导为卓越校长培养项目的学员代表颁发结业证书及优秀学员表彰证书。泰山庙小学党支部书记安红霞作为优秀学员代表发言,她结合自身参与项目的切身经历,讲述了从“管理者”转变为“思考者”和“创造者”的心路历程,表达了将以此为新起点,扎根县域、奉献教育的坚定决心,展现了学以致用、辐射引领的责任担当。

随后罗容海与程妮共同为陈孟君、陈娟、师毓敏、杨瑞静、胡淑庆、杨美宁、梁汝伟、毛敏领衔的8个“黄廷方卓越教师工作室”授牌,标志着乾县教师队伍建设迈入体系化发展新阶段。

图9.JPG

谢江临在回顾项目历程时指出,黄廷方乾县卓越教师与卓越校长培养项目不仅是学习之旅,更是教育理想与信念的薪火相传之旅,以此勉励学员们要肩负起示范引领的重任,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交流与辐射,成为乾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程中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

图10.JPG

罗容海强调,北京师范大学将依托在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领域的专业优势,与各方建立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构建"高校-政府-基金会-学校"四方联动的教育发展共同体,持续提供专业支持和学术引领,助力乾县在教育评价改革、课程体系创新、教师专业发展等领域实现新突破,为探索西部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新范式。

图11.JPG

典礼结束后,北京九中副校长、特级教师肖伟华带来了《名师工作室建设》的专题讲座,系统阐释了名师工作室的功能定位、运行机制和评价体系。详细讲解了工作室如何通过课题研究、课例研讨、成果展示等方式,实现“培育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示范引领效果。讲座现场气氛热烈,与会教师纷纷表示,此次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为新成立的工作室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实施路径。

图12.JPG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犹如在乾州大地上播下了一粒粒希望的种子。三载耕耘,卓越校长培养项目已枝繁叶茂;今日启航,卓越教师工作室含苞待放。依托北京师范大学的持续赋能,“卓越校长+卓越教师”双轮驱动的创新实践,未来将把“乾县模式”打造为西部教育发展的亮丽名片。

图13.jpeg


【项目简介】

“黄廷方西部地区县域卓越教师/校长培养计划”是由黄廷方慈善基金携手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开展的一项区域类长期帮扶项目,旨在为西部县域培养高素质教师和校长队伍,助力乡村振兴。该计划通过选拔“种子教师”和“种子校长”,分别进行2-4年的长期培养。其中,教师培养项目采用“3+1”模式,即三年系统培养加上一年名师工作室指导,帮助教师从课堂、课题、课程入手,促进其专业化成长。校长培养项目则通过两年系统培养,帮助校长从学校文化建设、发展规划、课程建设以及课题研究入手,促进其专业化成长。进而培养一批志存高远、乐教善教的优秀教师和一批政治过硬、治校有方的优秀校长,并发挥引领辐射作用,成为乡村教育振兴的中流砥柱。(EDP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