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科学议题(Socioscientific Issues, SSI)是指与科技相关的社会问题,例如全球变暖、能源枯竭等,复杂、开放且充满争议,单凭科学知识与方法难以获得解决。为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与科技教育工作者将SSI引入中小学课堂,创设突破学科边界的学习空间来提供学生解决现实复杂问题的机会,发展学生在单一学科学习中所难以企及的各种高阶思维与可迁移的大观念,以胜任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未来,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SSI-based Learning, SSI-L)”项目组研发本研修课程,结合SSI-L跨学科、主题化、项目式特性,培养一批能够引领科学教育改革、具备创新教学方法和研究能力的种子教师,助力中小学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一、研修目标
1. 理解SSI以及SSI-L的概念与特点;
2. 掌握SSI-L教学设计的要点与方法;
3. 了解SSI-L实施中的困难及对策。
二、研修对象
1. 中小学各学科教师与教研员
2. 中小学科技辅导员与科技教育工作者
3. 高校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方向教师
4. 社会性科学议题研究者与爱好者
三、研修方式
采用“全程线上”培训的形式。线上培训的方式灵活,学员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计划。
四、课程设置
五、师资安排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项目咨询专家、核心研究者与实践者等,包括:
姜 彤 欧洲科学院(MAE)院士、现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江苏省重点智库)执行院长、未来地球计划灾害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院长。长期从事气候变化、影响、风险和适应;灾害风险评估和适应管理;干旱、暴雨洪涝、高温热浪、热带气旋等极端气候事件识别、影响和风险评估、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管理及适应对策研究。IPCC第五次和第六次气候评估报告、国内多部气候变化和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的主要作者。
邱美虹 国家高端人才引智项目受聘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外聘专家,AISL科学素养提升联盟副主席,国际科学教育领域的权威学者。获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及博士学位,曾任台湾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所所长、特聘教授,2023年退休后为该校荣休教授与名誉教授。研究兴趣与专长在科学建模教学、科学概念建构与改变、人脸辨识系统与科学课程及另类评量。曾任台湾科学教育学会理事长和监事主席,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盟(IUPAC)教育委员会主席,美国科学教学研究学会(NARST)理事长,国际期刊《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副主编等学术职务。
史根东 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师范大学哲学博士,曾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管理研究 室 副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执行主任。现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创新工作室主任,亚太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主任,美国国际教育荣誉学会桂冠学者,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耿 申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奖励基金管委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承担过国家哲社基金重点课题、北京市规划重点课题及多项政府专项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论、教育评价、德育及班主任,著有《教育研究札记》《教育使命感悟》《体验奥林匹克》等书。
林 静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项目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科学提升部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AISL科学素养提升联盟秘书长。兼任国际科学教育协会NARST委员会委员、EURASIA国际期刊科学教育主编、SCI/SSCI期刊客座主编与评审专家等,主持国自科面上项目、科技部人才引智项目等。
肖思汉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人类发展与心理学博士。出版专著《听说:探索课堂互动的研究谱系》,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理论、学习环境设计、课堂话语与互动分析等。
刘世玉 中国海洋大学教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AISL科学素养提升联盟副秘书长。任国际科学教育期刊IJSE编委会成员、多本SSCI期刊评审专家,现为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会员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
彭梦华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物理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任北京市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央电视台科普节目《我爱发明》的科学顾问,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项目学科指导专家组组长。
周有祥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集团正高级、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新教材教师用书核心编委、义务教育新教材编者,《生物学通报》编委。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教材试验区名师工作室执行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项目学科指导专家。
张 涛 山东省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原初中教学研究室主任,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山东师范大学生物教育硕士生导师,山东科技版《生物学》教材执行主编,威海市教育名家工作室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项目学科指导专家。
金京生 浙江省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初中部主任,初中科学研究员,正高级教师。主要研究领域:初中科学教育。曾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自然科学教学比武一等奖、浙江省科学竞赛优秀指导师、浙江省天文优秀指导师。担任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实践指导导师、杭州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讲席教授,有多篇文章在省级以上核心刊物发表。
马 强 高级教师,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科研员,石景山区可持续发展教育专家工作室负责人,从事地区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主持完成中国教育学会、北京市规划办等多项课题,研究论文荣获全国、省市级一二等奖,专编著5本,在全国教育期刊发表文章10余篇。先后受聘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教育管理专家、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咨询专家,荣获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优秀人物、北京市中青年优秀教师等称号。
六、结业要求及结业证书
修满规定学时且考核合格,可获得加盖“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证书专用章”的北京师范大学培训结业证书。可在学校培训管理信息平台(http://jpc.bnu.edu.cn/cms/zscx/index.htm)进行证书查验。
七、报名缴费
1. 学习费用
研修课程总计42学时,学习费用:980元/人,包含培训费、证书费等。
2. 报名和培训时间
报名时间:2025年8月15日—2025年11月30日
培训时间:2025年9月1日—2025年11月30日
3. 报名缴费方式
个人报名,需本人登录“北师大在线”进行报名。报名学习及缴费平台为“北师大在线”,网址:http://fxlpx.scett.cn/,报名缴费后即可自行登录平台学习。
扫码进入报名页面
单位(团体)报名,需汇款或转账至以下账号:
账户名:北京师范大学
开户行:中国银行北京文慧园支行
账 号:3402 5601 5272
请在汇款单上备注:继教院+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单位名称
缴费完成,请保留汇款或转账成功的截图,发送邮箱:houjing88@bnu.edu.cn,审核确认回复后报名成功,随后请等待开课通知。
4. 发票开具
发票内容:函大电大夜大及短期培训费
发票类型:中央财政非税收入统一票据
发票形式:电子发票
发送方式:发送至报名者提供的邮箱
八、联系方式
侯老师:010-58804751,18514786146